中國時報【(執筆:潘杏惠)】

澎湖今年年底前將誕生一棟「呼朋引伴」蓋起來的「太陽房子」。這3年來,在汗得學社執行長韋仁正率領下,許多建築系的學生與建築師事務所夥伴們,到「離島教室」,參與居住與能源的手作感,這是「協力造屋」。

澎湖這棟彷彿可以聽到「心臟跳動、呼吸節奏」的能源綠房子,也是太陽房子,在毒辣太陽下,不裝冷氣,涼爽宜人;強勁東北季風來襲,室內還是18度暖暖的,除了大量使用自然建材,更用太陽能發電創造建築物的再生能源。韋仁正形容,這是一間產能高於耗能的正房子。製作上為了能克服海風、鹽分浸蝕,採手工大木營造,每個參與者都得耐住性子鑿榫眼、做榫頭。

為什麼要推動協力造屋?韋仁正直率給了答案,「台灣不是一個互信的社會。」他很想重新凝聚人與人的情感、關係,就像遙遠記憶中的農村時代,家家戶戶種田,稻子收割時會吆喝鄰居、好友幫忙,主人家還會準備豐盛飯菜「割稻飯」慰勞;也因此他用「協力造屋」來體現這樣一種友善互助的精神。

汗得學社意指「流汗必有所得」,2003年起開始投入協力造屋。汗得學社曾與謝英俊建築師團隊合作的工作營,在南投縣信義鄉潭南村布農族卡社部落,跟九二一的災民們一起蓋黏土木架屋;也遠道白俄參與車諾比核災移民的家園重建工程,參與南亞海嘯之後在印尼亞齊的協力造屋工作。韋仁正說,2008年則與荒野保護協會高雄分會合作,來到高雄縣那瑪夏,蓋起融入自然,近身觀察生態的小屋。

「協力造屋」的核心價值、理念,切中眼前社會發展問題的要害,韋仁正解釋,房市充斥著土地成為交易品、高房價、價格無法保障房子品質的亂象,尤其很多建物根本沒有滿足人的需求。

他認為,協力造屋正是讓大家重拾遺忘許久的手作,重新感受親身的勞力實踐,並透過對環境友善的行動,蓋出對生活以及未來的想像,而且推動的協力造屋是在體制內執行,合法建造。他更強調,「人類面臨嚴峻氣候變遷的考驗,能源不再只是專家的事,而是可以落實在生活中,每個人都可以參與濾水器的公民運動。」

但韋仁正不諱言,「協力造屋」吃力不討好,畢竟這不是用省錢方法蓋房子,他舉例,就像在澎湖蓋的太陽房子,身為業主的汗得學社,有義務提供來參與蓋房子者飛機票、食宿費用,跟「割稻飯」的意思一樣,成本幾乎加倍,但如果能凝聚一群理念相同的人,做永續環境的事情,這也就夠了。

他提到,每個協力造屋故事,投入參與對象不盡相同,但這幾年下來,不少人開始響應,代表協力造屋方法過濾器水塔濾水器是可行,這是他看到的改變。1153D54DCC865C46
arrow
arrow

    das2y4kentc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